2018年11月26日 星期一

九龍西立法會補選


距離311補選後的八個多月,九龍西再一次迎來另一場立法會補選。次補選相差時間很短,把兩者直接比較較和換屆時比較相信能得出更有效的結論,因此這次就嘗試比較一下3111125兩次補選的情況。

總票數方面,建制派只較上次補選少了約一千票,在分析上大概可以把這十萬票視作建制派的鐵票,無論是誰出選,只要是建制派的代表就可以拿到手。
另一方面,李卓人取得的九萬三千多票亦可以簡單視為傳統民主派的鐵票,而馮檢基取得的約一萬二千票,正正是李卓人和姚松炎之間的得票差距。若馮檢基不出選,這一萬二千票會流到李卓人的手中嗎?這問題相信除了選民自己以外沒人能回答,不過若說馮檢基的出選完全沒搶到李卓人的潛在票源,這明顯是說不通的。(然而更說不通的當然是「結果論」般說,兩人合起來也不夠贏,因此不存在「鎅的說法。)
簡單二分法,最合理的計算就是把馮檢基所得選票亦歸入民主派的一方,而陳凱欣所得選票則屬於建制派的一方。那麼是次補選和今年三月的補選在選民投票率以及兩方總得票數字均若約,可說是整體格局不變的情況。然而,其實無論是李卓人還是馮檢基,和姚松炎的票源是否有所不同,則屬於值得研究的一部份。

今次補選,選管會在油尖旺區設立了18個票站,在數目和地點上均和311補選完全相同;而在深水埗區的25個票站中則有5個改變了地點,但距離均在五分鐘路程內;九龍城選區則在聖匠小學(G14海心)加設了一個票站,從票站位置及投票數字來看,獲分配該票站的選民在311補選中應該是分別獲編配至土瓜灣體育館(G02馬坑涌)及保良局林文燦英文小學(G03馬頭角)兩個票站投票的,此外亦有三個票站改變了地點,包括啓德北(G12)及啓德(G13)的票站位置改變令分佈更合理。因此,在筆者認為分析時,除了要合併考慮G02G03G14的情況外,大致可以忽略票站位置對選民投票意欲的影響。

如上所述,筆者在分析票站投票結果時,會把今次的G02G03G14票站結果合併計算,並和G02G03的合併票站結果作比較,因此合共71組票站投票結果可作比對。

71組當中,29組投票數字有所增長,其中包括啓德北及啓德南兩個一直有居民增長的選區,其餘有明顯投票人數增長的選區則大部份集中在深水埗,而僅次於啓德南523人增幅的三個選區,就正正是馮檢基的根據地麗閣(F10:增幅為461)、民協成員楊彧出任區議員的荔角南(F12:增幅為357),以及石硤尾選區(F04:增幅為325)。另外其餘六個由民協成員出任區議員的選區F01寶麗、F05南昌東、F08南昌西、F17荔枝角北、F19李鄭屋及F22南山、大坑東及大坑西)當中,除了F19李鄭屋選區以外,其餘選區的投票人數均有所增長。進一步細看由民協當區議員的七個選區,加上F10麗閣來看,馮檢基在此八區的得票率明顯較平均優勝,可見馮檢基的出選對民協支持者而言明顯有影響力

不過這是否代表馮檢基就「鎅」走李卓人的選票呢?假如李卓人和馮檢基所得選票均是來自泛民的基本盤,那麼馮檢基得到的選票理應來自當時支持姚松炎的選票,然而當時姚松炎在此八區的得票卻全部低於這次李卓人和馮檢基合計的選票,難怪311當時有聲音怪責民協沒盡力替姚松炎助選呢。由此可見,與其說馮檢基是「鎅」了李卓人票,似乎說馮檢基把上次沒投票的選民拉了出來投票更合理。



除了比較投票人數以外,當然要比較雙方陣容的得票在不同票站的改變情況。
就建制派而言,陳凱欣在71組當中有4組是有過一百票的票數增長,分別是F12荔枝角南(218)F18元州及蘇屋(107)G13啓德南(324)G23愛民(123)。其中啓德南是因為人口增長而令雙方陣營得票均有明顯增長(得票增長多於100票),但在四區當中,其中三區建制派的增幅是明顯高於民主派,G23愛民選區更是出現民主派票數微跌、建制派上升的現象,數字上更剛好是民主派跌票加新投票人數等於建制派增幅。


就民主派而言,若以李卓人得票獨立計算,當然絕大部份所得票數均有明顯下跌71組中69組下跌,餘下兩組是因為人口增長而令得票增加的G12G13。若進一步比較李卓人的得票變化和總投票人數的變化,71組只有4組李卓人得票是相對地有增長的,即李卓人得票變化較總投票人數的變化為佳例:F03南昌北選區,李卓人得票減少了131票,但總投票人數減少了156人,相對而言民主派表現有進步,而4組當中最理想的一組亦只為+25上述例子);若加上馮檢基的選票計算,71組中則有45組是有增長。由此可見,若把馮檢基的得票視作民主派的得票計算,整體而言今次表現是稍勝於311補選的。

若再詳細按選區特質分析,可以見到無論是李卓人還是進一步加上馮檢基,在中產選區的得票明顯有所下跌,相反在基層選區的得票則有所上升。這一點的原因很顯淺易見,筆者就不在此作詳細分析了。

2018年11月25日 星期日

台灣九合一選舉2018—白色力量超越藍綠,柯P能否問鼎總統?


台灣九合一選舉,整體而言民進黨大敗、國民黨大勝;台北方面柯文哲在藍綠夾擊的情況下,以三千多票僅僅擊敗丁守中,高雄方面陳其邁則慘敗於韓國瑜。

整體而言,今次國民黨大勝的情況,並不代表國民黨有做得多好,只是因為選民對執政民進黨不滿,而投票予藍營懲罰綠營,就像以前藍營當政做得差時綠營大勝一般。今年的政治議題不算炒熱,反而公投的「同志議題」炒得更熱,因此懲罰執政黨的取態更明顯。

高雄方面,被喻為「一人救全家」的韓國瑜,自己當他很反感,並不討論藍綠立場的情況下,韓在選舉論壇上的表現實在令筆者難以明白為何他可以取勝,更遑論是以超過十萬票的差距大勝。

台北方面,柯文哲和丁守中兩人在開票之後一直叮噹馬頭,最後以三千多票險勝,更因為有未投票已經開票的情況下,丁守中申請查封並重點,甚至申請選舉無效是很合理的一件事。
不過,藍營真的有勝算嗎?丁守中這次得票率,和四年前國民黨的得票率,剛好是相同的40.8%,實際總票數則由接近61萬逆向下跌至不足58萬。柯文哲2014年時有綠營加持下取得85萬多票(57.2%),今次則有58萬票(41.1%),若加上綠營在台北市取得的約24萬5千票(17.3%),雖然在總票數有所下跌,但得票率反而上升了約1%。可見即使在綠營執政差劣的影響下,在有第三選擇的情況下,藍營的得票仍然没有大變動。

從上述兩點情況可以反映,台灣的藍綠陣營對立並不似美國的兩黨般明確,中間派所佔的比例比較大,但中間派卻仍不見得以候選人的表現來判斷投票,仍然以陣營來考慮,所以在欠缺第三選擇的情況下,中間票的流動會令選舉結果變動很大,但在第三選擇有勝算的情況下,就會流向第三選擇。

選前有分析指「小野事件」是導致柯文哲的選情如此艱難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淺藍票會回歸藍營,但從選舉結果來看並非如此。其實在2014年時綠營不參選支持柯文哲,當時會投柯文哲而不投藍營的票,真的不知道綠營和柯的取態嗎?相反,「小野事件」更令柯文哲多了一個「表演」的機會,更明正言順的由強勢轉弱勢,催谷支持者出來投票的理由更明確。選舉始終是弱勢的為有利這一點,相信各位候選人都很了解。

那麼,白色力量真的可以超越藍綠,甚至於2020挑戰總統寶座嗎?單從台北市來看是很困難的,在失去綠營的支持下,柯文哲難言穩勝就明顯是反映這件事不可能了。另外從高雄市的情況來看,民進黨少了約25萬票,而國民黨則增加了約一倍的45萬票,可見游離票保守估計都應該有35-40萬,可見藍綠雙方和中間的游離票所佔比重相差不遠。然而,在總統選舉時,兩邊陣營的支持者會更明顯地歸邊,因此柯文哲想要問鼎總統之位,在選舉結果來看還是很困難的。

不過,蔡英文的執政表現明顯難以令綠營維持執政,換人似乎是無可選免,但綠營當中有足夠政治力量的候選人暫時並未能看見,到時由誰人出選在中間票不少的台灣而言會有不少影響。藍營方面,韓國瑜勝選令他難以在14個月後就從高雄抽身選總統,而國民黨內同樣欠缺在選民層面上有足夠政治力量的候選人。

總結而言,距離14個月後的總統選舉尚有一段時間,藍綠陣營是否能找到一對合適的拍檔出選,是現時最關鍵的問題,而非柯文哲會否出選。至於柯文哲會否出選,在此時此刻除了他自己應該沒人知道吧。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從金庸小說中看到的一些小事 - 悼查良庸先生

查良庸先生昨日以94歲之齡離世,僅以此文表達對其為文學發展的敬意。

自己從小喜歡就到圖書館,小四開始看衛斯理,中一至中二就看金庸,之後看的就是古龍和黃易的武俠小說。(對,我沒看梁羽生的,看到封面都提不起興趣,所以說看不看書、會看甚麼書其實也是一種緣份。)

要說武俠小說,我並不算喜歡金庸的,然而每一本我也的確看了不只一次。上述提及三位武俠小說作家,若讓我以粗淺的從表面來分類,我會說是「時、地、人」三者各有不同擅長來分別。金庸的小說擅長寫景,他的小說用字精美,對故事情節描述細緻的程度,能夠讓讀者把整個場景在腦海中描繪出來,而其形象是清晰可見。古龍的小說則擅長寫人,他往往是利用不同人物角色的情感,來勾劃整個故事結構,對情感的描述特別細緻。黃易的小說則是架構於歷史之背面,不似金庸小說般通常只是借用歷史來設定場景,黃易的小說是真正的穿插在歷史之間,就似在看真實的歴史一般。

查良庸先生的描述功力是令金庸小說廣受歡迎的一大原因,亦正因如此,當改編成電視劇集或電影時,觀眾對特定角色的形象要求是一致的,然而在我個人看來卻是稍稍欠缺了文學上該有的「留白」,讓讀者幻想的空間。幻想和思考不同,看金庸的小說可以會有很多不同的思考空間,內容中基本上都有不少引人深思的地方,但其描述之細緻卻令我覺得稍欠幻想,或許這就是我談不上喜歡金庸小說的原因。

「金庸學」之所以能發展,並不只在於其描述的功力,更在於其引發思考的能力。一篇好的文學作品往往會令人反思,而金庸的小說並不只於讓讀者反思個人行為,也能讓人思考其人生觀或價值觀。

在我看來,金庸不同小說均有不同方向的側重。
《鹿鼎記》中所寫的是當年香港人特性這一點相同很多人都聽說過,八面玲瓏卻又重情,聰明機智又不失責任感等等,而在我看來《鹿鼎記》所寫的重點是人際關係,韋小寶在面對不同人物時的不同處理手法,康熙對待韋小寶的方式等等,均是從中側寫人際關係的應對。
《書劍恩仇錄》所寫的是情,陳家洛與乾隆之間的兄弟情、陳家洛和霍青桐及香香之間的三角關係、袁士霄和關明梅、陳正德兩夫婦之間的關係、余魚同面對駱冰、文泰來、李沅芷的心境,當然還有紅花會眾人之間的義氣,均是《書劍恩仇錄》中篇幅甚重的內容。
《神鵰俠侶》則是寫人性,當中的人物往往都有明顯性格缺憾,從而導致錯誤決定而後悔不已或走向極端。此書正是將人性缺憾放大來建構整個故事,胡青牛、公孫止、英姑、一燈大師等,甚至王重陽和林朝英之間都是利用人性的缺憾而建構而成。
《笑傲江湖》則是以權謀為主軸的故事,岳不群、林平之、東方不敗、任我行、左冷禪等,整個故事就是各種陰謀詭計在背後穿插來推進,並以令狐沖「無為」的性格來反襯,此作可算是集權謀要術之重要參考書籍。

無論對金庸小說是否有研究,甚至無論是否有看過金庸的武俠小說,相同都會認同查良庸先生在武俠小說界別中的地位,僅以十五個故事而最後可以引伸至「金庸學」的發展,稱他為武俠小說泰斗並不過譽。自己只是一個喜歡看書的小人物,上述文章只是個人感受,歡迎各位賜教。

我先回去用野球拳打十大好人了(閃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從安倍訪華看特朗普對華策略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終於正式訪華,表面上是日中關係破冰重回談判桌,然而背係卻是歐美集團在特朗普牽頭下,一連串針對中國的策略成功的必然效果。

  先從表象看起,安倍晉三訪華一事可謂一波三折,因此看此次會談並不應該只看「現況」,而要從八月底開始看。早在今年四月,習近平已經直接邀請安倍於九月三日出席中國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儀式,然而安倍於八月底方明確表示不會出席相關儀式;當然日本國內右翼勢力等反對聲音是其中一個因素,但其實各種因素均是可預見之因素,安倍是無需等到八月底才明確表示不會出席。另外,在是次訪華前夕,安倍雖然沒有親身出席,但同樣再次以首相名義向靖國神社供奉祭祀費,而中國今次亦不似往般發表評論敦促日本正視歷史。此外,在是次訪華前夕,日本亦正式宣佈停止對中國進行了四十年的「開發援助」。
  面對上述三件事件,中國並無任何強硬回應,最強硬的回應可算是九月底在釣魚台(日稱尖閣諸島)海域放置浮標一事。面對如此事件,中國竟然不出一句反對聲音已屬罕見,更罕見的是,環球時報這中共半官方媒體更表示要和日本「共存共榮」,還真是回到了當年要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時代。

  然而,若進一步考慮中國一連串情況,就可以對此有稍多了解。早前「范冰冰事件」處理完成後,消息指懷疑身犯類似個案的其他人士,只要主動投案並繳納罰款則可了事,網民已經戲稱從此可見中共政府有多缺錢了。
  從國際情況來看,美國、加拿大、歐盟、澳洲接連「經濟封鎖」中國,可算是徹底封鎖了中國對已發展國家市場的出路;中國數年前牽頭,以「金磚五國」名義成立的新開發銀行,原意就是要拉攏第三世界的發展中國家,企圖以龐大的人口基數去製造龐大市場,以數量對抗歐美等已發展國家的市場質量,數年下來效果如何,大家都能看得清楚。中國在「金磚五國」中已經是相對發展較為發達的一個國家,更遑論與其他發展中國家比較,要將這類市場發展至能與歐美成熟市場抗衡的程度,中國要投資多少才可以?成效又是否真如預期呢?

  日本背後是哪一個國家,相信就算平常沒有留意國際關係的朋友都會知道。安倍訪華前多項的小動作,中國均沒有強硬回應,可見中國實況是多麼惡劣。特朗普透過一連串的策略,目的並不只在於對付當下的中國,而是要長遠地壓制中國的發展,最適合的方法無疑就是把日本打造成為名實相符的亞洲第一強國,而不再只是美國的亞太地區的代言人。
  為了達成此目的,在特朗普牽頭下,歐盟、加拿大、澳洲等成熟經濟體系接連制裁中國,「一帶一路」下不少國家又開始有「反中」的聲音此起彼落,中國「走出去」的策略接連受挫,而近年國內發展過急,欠缺國外市場的支援「接貨」的情況下,近年經常提及的「支爆」就似乎並非是「只聞樓梯響」的事。在此等形勢下,又豈到中國不屈服於「小日本」之下?
  除此之外,「特金會」的成功更令中國未能徹底掌控北韓這張本來是應對美國的一張王牌;俄羅斯近年在普京領導下亦有意無意想從中共手上奪回社會主義領導國家的地位;面對特朗普多方位的圍攻,早年過到擴張的中共根本無從還手。在國外無法應對的情況,習近平在國內希望以更強硬手段去壓制及掌控國家,「新疆再教育營」、「正確聖經」等手段的強硬程度可謂前所未見,或許是一種洩忿的心理吧?

2018年8月30日 星期四

《2019年區議會一般選舉選區分界及名稱臨時建議》意見書


選管會早前發表的諮詢文件,就2019年區議會劃界進行諮詢。

以下連結為本人早前提交的文件,就全港十八區的劃界發表意見。

之前係其他平台發表,竟然忘記放在此,現在此分享,希望多多交流。

《2019年區議會一般選舉選區分界及名稱臨時建議》意見書